“人生短短幾十年,,能參與航天事業(yè)的偉大征程,,是我人生幸事,。作為一名航天人,,更應該不負韶華,,只爭朝夕,?!?/p>
——河南航天所屬695廠 張紅濤
自加入航天事業(yè)以來,,張紅濤一直從事航空航天泵閥領域基礎技術研究,,是中國航天科工河南航天695廠某泵閥產品重點項目總指揮,。他長期在航天科研一線辛勤付出,先后參與載人航天工程,、空間站任務等國家重點宇航工程配套產品的研制工作,,以“全戰(zhàn)全捷”的成績保障2023年載人航天工程發(fā)射任務,。
如今,張紅濤帶領團隊自主研制的“長壽命循環(huán)泵”已在天和核心艙在軌連續(xù)正常運行超過2.3萬小時,,以“河南造”為航天強國建設再立新功,。
初出茅廬獻身航天
張紅濤常說,他自小聆聽過錢學森等航天先輩的事跡,,對航天事業(yè)有種特殊的情懷,。
2010年,張紅濤大學畢業(yè)后毅然選擇投身航天事業(yè),,扎根河南航天,。這一干就是13年。在平時工作中,,他不斷夯實泵閥理論技術基礎,,累計學習相關標準400余份,熟讀設計手冊50余套,,瀏覽論文近千余篇,。“盡小者大,、積微者著”,,創(chuàng)新在知識的積聚下萌發(fā),張紅濤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成果,。
正是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勤奮努力下,,他從研發(fā)中心工藝員一步步成長為研發(fā)中心主任、重點項目總指揮,,以一腔報國之心,,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。
航天人絕不能說不行
作為載人航天工程液壓氣動關鍵核心產品的研制單位,,2019年,,河南航天接到上級任務,要攻克一種新技術,,此種產品肩負著保障艙內空氣循環(huán)和凈化的使命,,是保障航天員在太空中執(zhí)行任務的環(huán)控生保系統的關鍵組件。
但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,,研制一個兼具國內領先,、國際一流水平的循環(huán)泵談何容易?他們的一切工作都得從零開始,。
“作為科技工作者,,勇闖創(chuàng)新‘無人區(qū)’是我們的使命,我們航天人絕對不能說不行,。立足自身,、大膽創(chuàng)新、集智攻關,,我們嘗試著去干,。”張紅濤和團隊面對巨大的進度壓力和技術壓力,,制定了多套設計方案和工藝路線,,反復試驗、不斷完善,,大膽摒棄傳統思維,,創(chuàng)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先進的產品設計方法。
在研制過程中,,他帶領團隊成員吃住在園區(qū),,不斷完善產品設計;同時對每份圖紙進行反設計校驗,,保障圖紙“零缺陷”,;到試驗一線,總結分析一手數據,,終于在進行反設計研究,、性能摸底后,產品被確認具有較高的可信度,,并被成功應用在技術攻關中,。
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
2021年4月29日,張紅濤和團隊成員全程緊張觀看發(fā)射直播,。在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成功將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時,,他卻緊張到手心冒汗——因為他深知發(fā)射入軌只是第一步,能否在軌安全穩(wěn)定運行才是保障航天員安全和后續(xù)空間站任務圓滿成功的關鍵,。
航天器入軌后的每一秒對他來說都度日如年,,直到凌晨電話打來:“長壽命循環(huán)泵在軌正常啟動,運行一切正常,,任務圓滿成功,!”那一刻他才終于放下了心,團隊里的小伙伴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,,他們終于實現了突破,,為中國空間站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。
2023年,,中國空間站入選全球十大工程成就,。由張紅濤帶領團隊研制安裝在天和核心艙和問天、夢天實驗艙上的循環(huán)泵以過硬的質量保障著航天員的生命安全。還將持續(xù)參加后續(xù)建設任務,,為空間站將基本構型由“T”字型升級為“十”字型貢獻力量,。
“人生短短幾十年,能參與航天事業(yè)的偉大征程,,是我人生幸事,。作為一名航天人,更應該不負韶華,,只爭朝夕,。”張紅濤說道,。(文/黨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