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早8:00在勞模工作室開短會,,請項目組以下成員準時參加……”
照常發(fā)送完通知郵件后,,航天科工十院航天控制大功率項目組組長鄧小群打開雙周計劃表,開始新一輪工作策劃,。在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,,今年六月的產品專項試驗順利通過,這令團隊士氣大漲,,信心倍增,。
從無到有,從有到優(yōu),,從苦苦追趕到并駕齊驅,。項目團隊用一路風雨換來今天的榮譽,只是面對同事認可和領導贊賞時,,他們卻說:“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和該做的事,。”
不甘
大功率伺服機構,,顧名思義,,是能在高功率下長時可靠運行的伺服系統(tǒng),作為未來新產品伺服技術的重要發(fā)展方向,,前景廣闊,。2016年夏,航天控制得到一項目競標資格,,可彼時航天控制在該領域尚處起步階段,,面對擺在眼前的機會,,雖心有余,卻力有未逮,。
“這次項目競標的機會是很寶貴,,方案驗證通過了,說明我們的思路正確,,但技術積累還是太少,,可能要割舍掉這個項目了……”
當時的鄧小群沒有接話,多年后,,當他再回憶起會議室內的情景,,言語中仍有不甘。
“不服氣呀,,心里面憋著火,,當時我就下定決心,今后一定要掌握大功率關鍵技術,,不能再丟掉機會,。”
奮起
不甘的“火”很快便遇上助燃的“風”,。2017年,,在確定研究方向與技術思路后,團隊參與進另一項目,,項目涉及的技術正合團隊迫切所需,,對于尚處學習摸索階段的他們來說,這無疑是雪中送炭,。
實驗室,、裝配現(xiàn)場、試驗場……技術的高塔在日夜奔波里層層壘起,;工程設計,、產品測試、數(shù)據整理……知識的涓流在攜手共進中匯成江海,。
2018年下旬的一次評審會后,,組員們日復一日的工作里似乎多了些不同。
“以前開完會按評審意見改文件,,都是愁眉苦臉的,,那一次改得可開心了?!表椖拷M骨干鄧扶源看向王伽,、陳金鳳、黃蘭蘭這“三朵金花”,,忍不住打趣,。
大家也都笑了起來,,這場評審會的通過,意味著產品完成第一輪迭代,,意味著項目組完成高壓驅動技術,、大承載技術在內的多項技術突破,在大功率伺服技術的探索中邁出堅定一步,。
追逐
2020年,,辛勤付出終于換來一項目的跟研資格。鄧小群敏銳地意識到,,團隊等待的機會,,或許要來了……
11月,初冬,。此時的項目團隊因沒有匹配試驗條件,,只能在總體實驗室空閑時借助其場地進行測試。冬至的夜里,,眾人撐傘在冰冷的雨中穿行,為首是一向健步如飛的劉志遠,,楊勝明,、武文杰等幾人緊隨其后,鄧小群則綴在隊尾,。他們懷抱剛從另外試驗室里收集到的寶貴測試數(shù)據,,馬不停蹄向辦公室趕去。
“今晚要完成數(shù)據分析,?!编囆∪涸僖淮螐娬{。
回應他的是鍵鼠敲擊聲與翻頁聲,,組員們早已習慣用行動回應下達的任務,,而非言語。
淘汰式競爭中,,團隊作為“備胎”隨時面臨出局風險,。大家明白,產品性能要接近,,甚至超越對手,,才有希望??僧斞兄葡萑肫款i時,,失去頭緒的鄧小群一度想過放棄。
窗外是風雨交加,,心中烈火焚燒,,在冰與火的雙重煎熬下,,鄧小群恍惚入眠……
“想到了!”靈光在半夢半醒中乍現(xiàn),,驚醒的鄧小群匆忙記下想法,。而后續(xù)的驗證中,問題竟真迎刃而解,。如今看來,,這無疑為該產品次年的試驗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當項目組的聚餐上有人提及此事,,組員們笑說:“這是日有所思,,夜有所夢,練就了‘大夢春秋’的本領,?!?/span>
功成
“成了!臨門一腳,,已完美闖關!”
試驗場傳來喜訊,,歷經數(shù)載辛酸,航天控制終于在大功率電動伺服機構領域實現(xiàn)突破,!從這一刻起,,循著足跡的苦苦追趕已變作同競爭對手的并駕齊驅……
機場外,歡迎隊高舉條幅,,“熱烈歡迎團隊凱旋”的字樣在試驗隊員們眼中若驕陽般奪目,。
肖總扭頭望向身旁的鄧小群,眉眼間是難掩的喜色,,只是那抹喜色中,,噙了一片晶瑩……
功不唐捐,玉汝于成,。漫長的歲月里,,團隊面臨過技術的瓶頸、資源的匱乏,、外界的質疑……但他們未曾言棄,。如今團隊仍秉持著最初那份熱忱與執(zhí)著,不斷探索,、不斷創(chuàng)新,。或許前路依舊布滿荊棘,,但他們堅信,,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、該做的事,,就一定能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,。(文/梁 杰)